能接受数值和文本数据的阉割版模型效果好。
这就是AI领域的问题之一,模型完全是黑盒的,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数据在模型里是怎么变化传输的,可能某一行代码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不过还好,周昀在写代码的时候加入了大量的调试代码,因为每跑一次实验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甚至这次他并没有用到所有的数据,只用了其中的一部分,跑一组实验就得一周,这还是64张H100的显卡集群的情况下,
如果用上全部的数据的话,虽然时间上不会是简单的倍乘关系,但至少也得两周。
但这也就是第一次训练时候需要大量数据才要这么久,等第一次训练好了,后续的再有新的数据,就不需要从头训练,只需要利用新的数据微调就行。
现在他就在看输出日志,观察到底是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为了衡量模型的效果好坏,
他在数据预处理,数据融合,模型训练,结果输出这几个方面设计了几个指标。
经过观察,他大概确认了最为可能的一个原因。
数据融合异常。
因为模型接受的数据是多种模态的,所以在预处理之后还有一个数据融合阶段。
根据实验日志来看,问题就出现在了这一阶段。
原本的数据融合算法在只有两种模态数据的时候,效果很好,但是当数据的模态数量逐渐上升,
一些原本没有发现的bug逐渐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