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标志,估计是针对特殊条件的幼童,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n
至于为什么会在积分体系推出后,同步使用这样的图标,也是和前些年发生,一件被广泛关注的社会新闻有关。
\n
一个家里只剩下生病的妈妈,每天奔波来回上学的初中生,因为用了烈士家属优待证,在公交车上被恶意拍视频和举报,然后导致那个初中生推搡受伤,被送到医院。
\n
新闻描述看着是华夏文字,但组合起来,感觉都不像是正常人能识别的话。
\n
拍视频的好事者,估计是看到背书包疲惫的学生,拿着他看不懂的卡那么一刷,就能在两元“巨款”的基础之上得到折扣,还可以排在自己前面,立刻被戳中什么阴暗扭曲的肺管子,才会主动闹事的。
\n
仿佛自己抓到了什么世间最不公正的事情,得意洋洋,想在网络上呼朋引伴寻找自己的支持者。
\n
结果,同好没引来几个,偶尔刷到的路人想把拍视频的家伙,直接祭天,众人遮挡住初中生的个人信息,然后把拍视频的家伙揪出来,以他们寻衅滋事且带来极恶劣社会影响的由,送又蠢又毒又坏的家伙去警察那里再教育。
\n
而且也是这个视频,让未成年的烈士家属、重病家庭的孩子或者其他有特殊情况的孩子,该怎么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力,得到了很广泛的讨论。
\n
和成年人一些优待资格,主动出示证件不同,未成年更为敏感,保卫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也没有那么强。
\n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年人刷卡上公交车,机器自动报出“滴——老年卡”的时候,不会有什么路人觉得奇怪,会多看几眼,老年乘客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n
但如果是个孩子,一是怕丢,可能不会把重要证件随身装着,二是有的时候没勇气去刷卡,报出对应的音效,被车里其他乘客行注目礼。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