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往北方调了大批药材,只是没想到背后竟是黄玉卿在操作。这个女人,似乎总能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布下令人安心的局。
“夫人!夫人!”
帐外传来喜极而泣的呼喊,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妇人被亲兵拦在帐外,手里高举着个襁褓,“我家柱子醒了!他能说话了!”
黄玉卿心头一暖,正要应声,萧劲衍已经先一步掀开帐帘。妇人扑通跪倒在地,将襁褓举过头顶:“将军,您看!这药太神了,柱子喝下去不到两个时辰,就退烧了!”
襁褓里的婴孩约莫周岁大小,脸色虽还有些苍白,却已经能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四处打量。萧劲衍接过孩子掂了掂,小家伙竟不怕生,伸出小胖手抓住了他的胡须。
“赏。”
萧劲衍的声音里带着难得的笑意,“给这孩子取十斤小米,两匹棉布。”
他转身看向身后的传令兵,“传令下去,凡服用药丸见效者,都到帐前登记,每人赏粗粮二斤。”
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整个营地。到了傍晚时分,黄玉卿的营帐外已经排起了长队,不是来求医问药的,而是捧着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布条,想要感谢这位救命恩人的。
“夫人,您快看!”
春桃捧着个粗瓷碗进来,碗里盛着几个歪歪扭扭的麦饼,“这是张嫂子给您做的,她说家里就这点粮食了,非要让您尝尝。”
黄玉卿看着麦饼上还带着的焦痕,眼眶有些发热。这些百姓刚从瘟疫的恐惧中挣脱出来,却愿意把最珍贵的食物分给她。她忽然明白,萧劲衍镇守边关,守的不仅是疆土,更是这些在苦难中依然保有善意的人们。
“把这些麦饼分给帐外的孩子们吧。”
她对春桃吩咐道,“另外,让厨房把剩下的药材都熬成汤药,给健康的兵士和百姓也分一些,预防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