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北的春日,终于挣脱了冬雪的桎梏,带着迟来的暖意,慷慨地洒满了这片饱经磨砺的土地。第六十九章里那场惊天动地的雪灾与紧随其后的旱灾预警,仿佛已是遥远的噩梦。如今,目光所及,是“朔北模式”结出的累累硕果——巨大的地下蓄水池如沉睡的巨兽,在城郊低伏,池壁由青石与特制灰浆砌就,坚固而沉默,只待旱魃肆虐时,便能将生命之水精准地输送到每一片改良过的耐旱作物田。那些田垄间,新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舒展,充满韧性。远处的牧场,牛羊膘肥体壮,悠闲啃食着返青的牧草。酒坊扩建的区域,蒸腾的酒香混合着果脯的甜润,飘散得老远,引得路人驻足。手工作坊里,纺车嗡嗡,铁锤叮当,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牧民们脸上洋溢的,不再是雪灾初期的绝望与茫然,而是劫后余生、安居乐业的踏实与满足。汉军士兵巡逻其间,与牧民交谈甚欢,军民融合,已非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日常。
黄玉卿站在将军府书房的窗前,望着这生机勃勃的画卷,心头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慰藉。指尖轻轻抚过窗棂,触感温润,仿佛能感受到这片土地复苏的脉搏。雪灾中苏清柔的疯狂反扑,那场冲击粮仓的暴动,至今想来仍让她指尖微凉。然而,正是那场危机,成了淬炼“朔北模式”的烈火。她果断启用空间储备,灵泉水救死扶伤,高热量食物雪中送炭,最终不仅粉碎了谣言,更将“朔北守护神”的称号牢牢刻进了牧民的心坎里。苏清柔的末路,流放途中病饿交加的凄惨下场,像一抹沉重的阴影,提醒着她斗争的残酷,却也印证了邪不胜正的必然。
“娘亲!娘亲!”清脆的童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念安和念北像两只欢快的小鸟,扑了进来。念安手里攥着一卷小小的羊皮地图,那是萧劲衍特意命人给他做的沙盘地图的简化版,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地画着几条线和几个小圈。念北则抱着一个小木匣,里面是酒坊废弃的账本残页和几枚用来记账的贝壳。
“娘亲,你看爹爹给我的地图!”念安献宝似的展开羊皮卷,小手指点着,“这里是城,这里是水,这里是牧草多的地方!爹爹说,敌人要是来,我们就能从这些地方看到!”
黄玉卿眼中漾起笑意,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