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心里过意不去,肖何却笑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孩子在身边,我们也高兴。”
当天下午,一家人收拾好行李,赶往县城的火车站。火车站里人声鼎沸,到处都是提着行李的旅客,孩子们的哭闹声、火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肖何背着一个大大的行李包,里面装着一家人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包带勒得他的肩膀有些发红;欧阳兰怀里抱着肖敏,孩子好奇地睁着大眼睛,东看看西看看;大女儿肖琴牵着妹妹肖云的手,小心翼翼地跟在父母身后,姐妹俩的脸上满是对南方的好奇。
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火车缓缓开动。肖何站在车窗边,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北方土地
——
金黄的麦田、低矮的房屋、熟悉的树木,还有远处隐约可见的村庄轮廓,一点点向后退去,最后消失在视野里。他的心里满是不舍,这里有他年迈的父母,有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儿子,有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每一寸土地都藏着他的回忆。可他知道,为了工作,为了让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得不远赴南方,这份不舍,只能悄悄藏在心底。
抵达南方的原单位后,肖何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他被分配到基层门市部,门市部不大,坐落在镇上的老街口,主要负责销售生活用品、农资等,直接和底层老百姓打交道。每天天刚亮,肖何就早早来到门市部,先把门口打扫干净,再把商品一一摆到货架上,从食盐、酱油到化肥、种子,每一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方便顾客挑选。
肖何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老百姓过日子的不易,因此对待每一位顾客都格外热情、耐心。遇到老人来买东西,他会主动上前搀扶,详细介绍商品的用法和价格,等老人选好东西后,还会帮忙把东西送到家里,哪怕要绕远路也从不推辞;
比如帮忙整理货物、装卸商品,等月底的时候,从自己的奖金里拿出一部分作为补贴,帮他们增加收入。
肖何所在的地区是革命老区,几十年前,他跟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时,就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那时候,他还是个年轻的战士,和战友们一起在山里行军、作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