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湾的海水在正午阳光下泛着不自然的金属光泽。凯恩悬浮在距离海面三百米的高空,背部半透明的能量翼膜随着海风轻微震颤。三个月前那道撕裂海湾的靛紫光柱早已消失,但留下的伤痕依然清晰可见——海床上直径两公里的完美圆形凹陷,边缘光滑如玻璃,凹陷中心不断渗出银红色的黏液状物质,在涨潮时会被海水稀释成蛛网般的细丝,随洋流扩散到整个太平洋。
“第七次取样分析结果如何?“凯恩对着空气发问。他左耳后方植入的微型共生体闪烁着蓝光,将声波直接转化为量子信号。
“成分稳定在87%相似度。“莉娜的声音直接在他听觉皮层响起,带着晶体共振特有的清脆质感,“好消息是扩散速度比预期慢了23%,坏消息是它在学习规避我们的监测系统。新加坡节点的预测模型显示,这些黏液可能在两周内形成自主神经网络。“
凯恩降低高度,能量翼膜收拢成流线型。靠近海面时,他伸出右手,皮肤下的蓝金色纹路延伸至指尖,形成细密的能量触须。触须探入海水,轻轻触碰一条游过的银红色丝状物。
瞬间的刺痛。不是物理层面的痛觉,而是某种更深层的信息过载——黏液通过接触向他传递了海量杂乱无章的数据碎片:新加坡摩天楼的玻璃幕墙反射角度、悉尼歌剧院某场音乐会的声波图谱、甚至还有马库斯上周在根系总部会议上的脑电波记录。所有这些信息都被打碎重组,如同被飓风卷起的拼图碎片。
“又来了。“凯恩皱眉收回手,触须末端已被染上淡淡的银红,“它们在收集一切接触过的信息,但存储方式完全不符合我们的逻辑体系。“
莉娜的轻笑像风铃碰撞:“还记得三年前我们刚发现蒲公英网络时吗?当时时间局也这么说我们。“
凯恩没有回应。他注视着指尖残留的银红痕迹慢慢被体内的蓝金色能量中和。三年前的情况完全不同——量子蔷薇至少源于人类对情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