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朕去看军屯!从山海卫开始,一亩亩看!朕倒要瞧瞧,是哪些硕鼠啃空了长城的根基!”
“臣......遵旨!”孙祖寿重重叩首,额头砸进泥水里。
......
三屯营的巡抚衙门内,烛火在穿堂秋风中明灭不定。魏忠贤穿着一件素色官服跪伏在冰冷的青砖地上,额头紧贴砖缝。
“万岁爷...”魏忠贤的嗓音沙哑,显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蓟镇五百余万亩军田,几乎牵涉到了北京城内的全部勋贵,还涉及到上百家世袭指挥使、指挥佥事的武官世家,连英国公府、成国公府、定国公府也吞了不少。若彻查到底,恐逼得他们狗急跳墙啊!”他猛地抬头,烛光映亮他眼底血丝,“当年张居正丈量天下田亩,死后还被掘坟鞭尸。这土地里的血,比战场上更腥!”
崇祯正用朱笔圈划《九边军镇舆图》,闻言笔锋骤停,一滴朱砂落在宣府镇的位置:“九边十三镇,辖一百七十多个卫所,原额军田七千多万亩——而今实数不足三成!”他突然掷笔,墨点溅上魏忠贤惨白的脸,“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崇祯压着怒火道:“十三镇年需饷银八百多万两,朝廷岁入不过六百万;军粮原本全部自给,如今八成靠地方补给,需要三百六十万石。可九边重镇都在北方苦寒之地,南方的粮食很难送达。只能靠军镇所在省份补给,而陕西一省就养着五个镇,陕西这两年都是大旱......”
魏忠贤这时想起天启六年陕西巡抚奏报全省大旱,粮食严重减产,五镇协粮难以筹措的奏本,当时自己正忙着给辽东拨军饷,只朱批了“酌情处置”四字。
“朕不要全部土地,”崇祯蹲下身,“朕现在只要蓟镇、昌平、宣府、大同四镇半数田亩。”他扳着手指如商人算账,“四镇原额田两千多万亩,半数也有一千余万亩。若以百亩养一兵,可蓄精兵十万!”火光在他眸中跳跃,“朕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