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的纪录片《美国版南京》中,讲述了八位外国友人在南京救下了25万南京人的故事,这是曹忠和王仁君,戚九洲这段时间忙电影上映之外的唯一一次出门。
他们看了电影,
看完之后,
王仁君心情沉重,问向曹忠:“忠哥,你对这部电影怎么看?”
“有其可取之处,但视角是纯粹的‘他者’视角,是25万人被几位赤手空拳的外国友人救下的故事,是很小视角下的苦难描述,是外国友人的菩萨心肠的烘托。整个片子的后半视角,全都是一群身份和年龄明显与当年不匹配的‘演员’在动情的陈述,你们应该对我们的帮助感恩戴德。”
“那我们应该感恩吗?”
“应该记住。”曹忠道,“但这是dts遇难同胞七十周年的纪念啊,在这个当口上来表述他们的文明,他们的人道主义,你难道没有感觉到一种被喧宾夺主的不适吗?”
王仁君和戚九洲若有所思。
这部电影没有传播开来,上映十几天因为票房不佳匆匆下映。
虽然人们都该记住这段历史,但是枯燥无味的纪录片,似乎很难做到全面铺开的功用。
下映之前,关于这部电影的报道少之又少。
下映之后,人们又仿佛在这部纪录片上,看到了《南京照相馆》的命运。
新闻报道竟然多了起来。
并且由此电影为角度,对于《南京照相馆》进行展开,说哪怕观影,似乎也只能看到沉痛,何必去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