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的腰上,通过吹气让蚂蚁穿过玉珠的孔洞,成功完成了这项任务。
唐太宗连忙又出了第二道题:从一百匹母马和马驹中分辨出它们的母子关系。这道题目同样难住了在场的所有人,就连养殖马匹的专家也表示无法做到。
松赞干布先将马驹饿了一整晚,第二天再将它们放入母马的马圈中。饥饿的马驹迅速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关系一目了然。
最后一道题目是让松赞干布从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女人中找出真正的文成公主。
虽然松赞干布从未见过文成公主,但他却曾看过她的画像。他注意到文成公主有一抹朱砂痣,很容易就从人群中找到了她。
公元641年,一支浩荡的送亲队伍从长安出发,他们将要穿越雪山荒漠,走向遥远的吐蕃。
队伍最前方,是只有16岁的文成公主,现在来看,这还是一个孩子。
远离父母,跋山涉水,可能永远都回不来了!
当时的她,无论是否愿意,她只能选择出发……
身着翟衣,头戴金凤冠,已经是“文成公主”的小姑娘的嫁衣上绣着大唐的云纹,腰间却系着吐蕃的羊皮水囊。
她的嫁妆极为丰厚,包括大量的丝绸、珠宝、书籍和各种能工巧匠。
更令人称奇的是,随嫁的“嫁妆清单“中竟包括蔬菜种子、医书典籍和造纸术图纸——这些看似寻常的物品,将成为改写吐蕃历史的钥匙。
这些嫁妆不仅代表唐朝的富裕和文化的繁荣,也旨在帮助吐蕃发展经济和文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