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学习柳编的第三周,万字纹已经编了上百个,手指磨出了茧子,却也比从前灵活了许多。
龟背纹比万字纹复杂得多,六边形结构环环相扣,每一根柳条的转折都需要精确计算。
柳青试了七次,不是结构松散就是形状歪斜,拆掉的柳条堆了一小堆。
天还没亮,柳青已经坐在院子里对着灯光研究“柳编百样图”上龟背纹的编法。
昨晚她几乎没怎么睡,脑子里全是那些交错复杂的纹路。奶奶的笔记写着:“龟背纹,三经六纬,起十二股,寓坚固长寿。”
“看懂了?”
柳青抬头,看见爷爷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豆腐脑走来。自从开始正式学习柳编,这是他们新的晨间仪式——一碗简单的早点,几句关于技艺的交流。
“大概明白了结构,但为什么叫龟背纹?”柳青接过碗,热气模糊了她的眼镜片,“看起来更像蜂窝。”
爷爷在她身边坐下,碗里的豆腐脑映着晨光:“老黄河工都知道,真正的龟背纹柳筐能扛住千斤重石。”他指向图样,“看这些交错点,模仿的是龟甲纹理。1954年发大水,就是这种筐装石头堵的决口。”
柳青舀了一勺豆腐脑,等着爷爷继续。每当谈起柳编的历史,这个平时寡言的老人就会变成另一个人。
爷爷的目光变得深远,“那时候洪水冲垮了石料场的运输道,是村里的柳编匠人连夜改造筐体结构,编出能装半吨石的巨筐,用船运到决口处...”
柳青想象着那个画面:漆黑的雨夜,浑浊的洪水,一船船柳编巨筐沉入水中,与自然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