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未亮,爷爷便带着柳青往老河滩去。晨雾中,几株红皮柳静静伫立,树皮泛红,纹理如岁月刻下的密码。
爷爷熟练地选取粗细均匀的枝条,刀具游走间,精准削去枝杈,“红皮柳做柳编,得先‘醒’料,让它适应环境湿度,不然编的时候易断。”
回到家,爷爷演示起传统柳编技法。他将红皮柳枝条在温水中浸泡,待柔软后,以“米”字起底,这是柳编基础编法,经纬交织要严丝合缝,“编筐先编底,底不稳,筐就站不住。”
李婶她们围成半圆,手中攥着红皮柳,跟着爷爷的动作操作,屋里除了柳条摩擦声,就是爷爷沙哑却满是热忱的讲解。
“绞编能让筐沿更结实,勒编要力道均匀,这样出来的纹路才规整。”
柳青试着操作,却总在“压一挑一”的步骤出错,枝条纠缠不清。
爷爷耐心纠正:“柳编讲究‘手随心动,力透枝间’,得顺着枝条的韧性来,急不得。”
经过反复练习,柳青渐渐找到窍门,编出的纹路虽不如爷爷的细密,却也有模有样。
“这里是柳明远家吗?”
一个清朗的男声从院门口传来,柳青抬头看见一个穿浅蓝色衬衫的年轻人站在那里,手里拎着台笔记本电脑。
“你是?“柳青放下手中的柳条,在围裙上擦了擦手。
“江韩,新来的大学生村官。“年轻人走进院子,好奇地打量着满地的柳条和半成品,“你们是不是开了一个叫“清河柳编”的淘宝店?“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