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建议,柳青首先寻找那些还在做柳编的家庭作坊,希望建立加工收购合作关系。
在李家沟,她找到了仍在编传统鱼篓的七旬老人李石匠;在王家屯,一对残疾夫妇靠编果篮为生;最惊喜的是在赵家庄,竟然有七八户人家还在做柳编,虽然只是简单的筐篮。
在五里外的杨柳村,据说那里曾有“编筐李“的美誉。
李阿婆家的土坯房低矮破旧,但院子里整齐地码放着几十个精美的柳编茶席,样式是柳青没有见过的六角形纹路。
“阿婆,这些卖吗?“柳青拿起一个仔细端详。茶席轻巧却结实,六角纹路像蜂巢般精密,每个连接点都完美无瑕。
“卖?“李阿婆笑了,露出仅剩的三颗牙,“现在谁还买这个?都是编着玩。“
柳青心头一热:“阿婆,我全要了!按每个三十给您,行吗?“
“三十?“李阿婆像听错了,“这破东西值三十?“
最终,柳青以每个三十五元的价格收购了李阿婆的全部存货,还软磨硬泡请老人演示了“六角叠丝“的编法。这种技法在奶奶的“柳编百样图“中只有零星记载,没想到还有传人。
“阿婆,您愿意教别人这个编法吗?“柳青小心翼翼地问,“工钱好商量。“
李阿婆摆摆手:“快入土的人了,要钱干啥?有人愿意学,我巴不得。”
回程路上,周明一直没说话。直到看见村口的石碑,他突然开口:“柳青,你知道为什么乡下手艺都在消失吗?“
柳青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