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而很快,团队负责人沮丧地向秦浩汇报:
“秦总,遇到瓶颈了。我们成功建立了基础动作模型,但无法复现效果。”
“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柳条材料的非线性变化。湿度、温度甚至存放时间都会导致其韧性发生微小改变,这些变量无法通过视觉捕捉。
“二是最关键的那个手感。老匠人指尖的微调力度和时机,是纳米级的差异,目前的图像分析技术无法捕捉这种肌理层面的触觉反馈。”
“他调出两个对比图:“这是我们的模型计算出的最优编织路径,这是实际效果。理论上应该更完美,但实际上结构松散,毫无灵气可言。就像…失去了灵魂。”
秦浩看着屏幕上那个呆板乏味的仿制品,眉头紧锁。他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柳明远那句话的力量——“机器读得懂这个吗?”
柳青并不知对方正在研究拍回去的录像,正忙着验收检查代工户交来的收纳筐,核算结账。
柏悦酒店要求明天先发200个水波纹灯罩过去,爷爷做最后一道检查,张磊安排打包装车。
周明练完劈丝在订单三组编六角叠丝,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对方自称是某设计研究院的助理,仰慕清河柳编已久,看过周明拍的视频,想邀请他担任特约技术顾问,只需提供一些基础的工艺参数,如药方配比、柳条处理温度曲线等,报酬丰厚。
周明愣了一下,好像没听明白。
“你说啥?”他皱着眉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