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险。这能为你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去完成正式的非遗申报流程。”
柳青的心终于落回了实处,一股暖流涌上眼眶。她深深鞠了一躬:“谢谢!谢谢吴主任!谢谢各位老师!”
当天下午,柳青拿到了一份盖着红印的《关于将“流光柳丝”柳编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通知书》。薄薄的一张纸,此刻却重逾千斤。
她没有立刻离开省城。在吴主任的引荐下,她又拜访了两位知识产权领域的律师,详细咨询了在预备名录阶段如何进一步巩固保护,如何收集证据应对潜在侵权。
回清河镇的路上,柳青看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风景,心情复杂。
她成功地为工坊、为这项技艺争取到了一面护盾,但她深知,这仅仅是开始。
法律的保护是被动的,真正的传承,终究要靠人,靠产品,靠市场来说话。
秦浩和林薇带来的压力并未消失,但此刻,她的内心更加笃定。她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了传承的使命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回到工坊时,已是深夜。工坊里还亮着灯,张磊还在电脑前研究数据,周明还在与一只未编完的篮子较劲,李阿婆在耐心地指导着两个学徒处理柳条。
看到柳青回来,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青姐,怎么样?”
柳青没有说话,只是将那份通知书轻轻放在工作台上。
众人传阅着,工坊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小小的欢呼。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