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力尽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睡着了,甚至没人去算这一单到底亏了多少钱。
一周后,秦浩的回复才姗姗来迟。只有冷冰冰一句话:
“货物收到,部分指标与协议不符,将按合同条款处理。”
显然,他并不打算承认自己的陷阱。
柳青看着邮件,笑了笑。她早有预料。
她联系了之前那位省报的记者朋友,没有诉苦,只是提出了一个探讨性的问题:
“当一门依赖手感与自然的传统技艺,遭遇极致冰冷的数据化考核,是该技艺妥协,还是考核标准本身需要反思?”
记者敏锐地抓住了这个话题。
一篇题为《数据能丈量“手感”的温度吗?——一纸合同背后的传统工艺困境》的深度报道很快见报,详细分析了这次事件,并附上了那批精美绝伦的礼品篮照片和第三方检测报告。
报道一经发出,迅速被各大媒体转载,引发热议。
“这是用科学的名义耍流氓!”
“美是无法被数据化的!”
“支持匠人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舆论一边倒地支持清河柳编工坊。甚至有不少设计师和品牌主动联系柳青,表示声援和合作意向。
几天后,柳青收到了浩宇家居的公对公转账,是全款,没有扣除任何罚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