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亲友群里。
转发的链接下,是一段段饱含期盼的语音。
“老李,看到了没?给孩子捐点吧,咱南何的孩子太苦了,每年高考都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似的。”
“是啊,捐款还能降分,多好的事儿!就算最后不成,也算买个希望。”
“我刚看了,捐款账户是正规的,有备案。为了孩子,这点钱,拼了!”
狂热。
期待。
质疑。
观望。
无数种复杂的情绪,在南何省的上空交织、发酵。
绝大多数人,其实从理智上根本不相信这件事。
建一所大学,尤其是一所顶尖大学,何其艰难?那需要海量的资金、顶尖的师资、国家的审批……岂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振臂一呼就能办成的?
但这并不妨碍这件事,成为一场席卷全省的谈资,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就像一个在沙漠中渴了太久的人,哪怕明知远处的海市蜃楼是假的,也忍不住要朝着那个方向奔跑。
因为,那至少是一个方向。
一个关于希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