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一并送去票拟。”
高时明后面又禀报了一些烈妇旌表、户部朱印之类的小事,朱由检只是随意听着,心思早已不在此处。
待太监们都退下后,他缓缓走到殿中的《大明混一图》前,周钰安静地跟在他身后。
他的手指在巨大的地图上缓缓移动,在陕西和辽东之间逡巡,只觉眼前迷雾重重,千头万绪,不知从何下手。
最终,他的手指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在北京城的位置上一点。
“无妨。”他转过身,眼中已没了迷茫,只剩下前世千锤百炼而来的斗志。
“明天,就让朕来看看,这大明最聪明的一批人究竟是什么成色!”
说一下我后面遵循史实的原则:
1.人物性格、生卒年、此时官职,有记载的严格按照记载。没有记载的合理推演(例如王承恩,再过十来章吧,我要安排忠诚的王伴伴登场了哈哈)。
2.天灾不受任何蝴蝶效应影响,该旱就旱,该涝就涝,这也是本书最大的中期boss。
3.一些事情,例如黄运泰的马草折银一事,在主角的蝴蝶翅膀没煽动之前,按史实,随着主角对朝局的插手,会逐渐面目全非,脱离史实,按我推演而走。
4.说实在的,我现在只有分卷的高潮节点,还有第一卷的简单大纲,故事后面会怎么走,我自己也不知道。这实在是……太爽了!
【本章史料】
1.陕西欠饷、山东洪涝、辽东马草,都是史实,我就不贴原文了,感兴趣可以自行找找相关史料八月二十四日&a;a;a;二十五的记录。
2.关于题本、票拟、留中不发,是明朝到后期非常成熟的一套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