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敌军溃败之时,才能进行追击和包抄,将击溃战升级为歼灭战。
其四,风险预案。
兵法云,未虑胜,先虑败。
万一龙且不上当怎么办?
万一水势太小,未能有效分割敌军怎么办?
这些意外情况,都必须有相应的预案。
比如,准备接应的预备队,提前构筑撤退路线上的营寨堡垒,与过河部队约定好变数方案等等……
朱由检在心中将这四点反复推敲,自觉已无疏漏,这才胸有成竹地翻开了那篇被誉为“绝世好文”的答卷。
初看此文,朱由检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赏的微笑。
好文章!
武状元文质,显然深谙兵法之道,且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开篇,文质便提出了“奇正相生”的核心论点。
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于“虚实”与“奇正”的变化。
善于料敌者,常击虚避实。
善于胜敌者,在因正设奇。
紧接着,文章以韩信、光武、周瑜、李愬等数个经典战例,深入剖析了奇谋的本质。
——正是知彼知己,洞察敌情。
无论是韩信的囊沙堵水,还是周瑜的火烧赤壁,其成功的根本,都在于对敌人心理、形势的精准把握,而非单纯的兵行险着。
看到这里,朱由检不禁略微惊叹。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