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各有太宗,但若单单只提起这两字,而不在前头冠之以朝代,世人第一个想到的大都是这位唐太宗。青莲居士曾於此地留有诗篇,言“九峻何崔巍,秦汉陵闕摧。唯见松柏路,苍苍暮云归。”
因山体由九道梁组成,呈“九峰拱卫”之势,故而得名“九山”。从上往下看,
只见山势陡峭,沟壑纵横,松柏青青间杂古槐、櫟树,山腰以上有许多野生草药,粗略一看,就有黄芪、柴胡、石斛等等。
太宗皇帝的昭陵便是依九山主峰而建,也是中原第一座凿山为陵的帝王陵墓,整个陵园共占地三十万亩,附近陪葬有无数功臣墓,譬如魏微墓、徐懋功墓。於昭陵以北司马门內,还有著六块活灵活现的战马浮雕石刻,也即是大名鼎鼎的昭陵六骏一一“拳毛”、“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驃”、“青雅”、“颯露紫”。
眾人自空中落下,只匆匆扫了一眼昭陵,並无心去仔细观赏彼处,直往山脚下陵邑附近走去。
“太宗皇帝恐怕没想到,这九山埋的可能不止是他老李家的帝王。”
陈阳边走边道,“这地方的形势也极不错,可称之为九星拱月,想来当初选址的也是个能人,却不知下方龙脉气运已被盛唐半道而衰,国都六陷、天子九迁,藩镇四起作乱,国运如此,未必与之无关。”
“这个谁又能说得清”张玉琪答道:“我向来觉得,运势之说太过虚无縹緲,其实死后有灵、能庇护后人的,从来也只有少数,绝大多数人不过是秉承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道理。我是觉著活人做什么,比死人葬在哪要重要得多。”
“你说得对。”陈阳说道:“道理確实是这么个道理。”
九山附近的村镇已经稀少,早不復昔日盛唐繁华,而马庆所说的地方也极好辨別,
这附近有且仅有一片好草场,正是马家所有。水草丰茂,从西边贩来的好马都在这里养著,待得肥体壮后再高价出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