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也慢慢让《新报》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似《明报》那么专业,也不像《东方日报》那么过度娱乐化。
这看似两头不討好,却也抓住了那些不想看长篇大论,也不想看太粗俗报纸的受眾。
这一群体人数也不少,《新报》的销量逐年增长就是明证。
其实现在《新报》走的路线也就是原时空《天天日报》所走的路,巔峰时期《天天日报》销量进入了前三,长期保持在前五。
而《新报》因为有陈家华小说的带动,提前达成了这一成就。
原时空《天天日报》开始发力要等到黄玉朗在八十年代初將其收购之后。
现在有了《新报》,《天天日报》可能就会被蝴蝶效应给吹没了。
有《新报》影响力的加持,陈兴的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
每个月三四十万的盈利,维持报社的经营甚至是发展应该也够了,也不用担心失去抵押的报社股份。
有这么好的基础,陈家华觉得等九龙仓这一把挣到钱了,也可以继续向传媒行业投入扩大自家的影响力。
陈家华之所以汲汲於九龙仓的股票,就是因为这是他为数不多的知道能够轻鬆挣大钱的机会。
进入八十年代,香江各个行业的发展似乎都进入快车道。
如果前期不多积累点资金,后面想要上餐桌將会更加的困难。
靠《新报》按部就班地发展,还是太慢了。
其实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的股票也算是一个机会,但是因为李超人入主和黄太顺了,股价上涨的有限。
这两支股票適合长期持有,不適合捞一把就走。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