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香江电影掀起了一场所谓新浪潮。
以徐可、许安华、严昊、谭家明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国外接受专业电影教育,並且平均年龄都不到三十岁。
这些人拍出了不少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同时极具个人风格的影片,与当时香江极致娱乐化的电影迥乎不同。
不过香江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电影终究只是大眾娱乐消费品的一种。
这些掀起新浪潮的年轻导演,渐渐也被同化。
香江新浪潮如烟般短暂,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即宣告结束。
香江新浪潮並不像法国新浪潮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电影运动那样有组织和前兆,而是毫不自觉地兴起的。
其也不是一次有意识的电影革新运动,只能算是一次有规模的人员洗牌和技术改良。
这些新浪潮导演的出现,让香江电影类型不再那么单一,同时也带动了电影技术更新。
不过香江电影新浪潮最重要的作用,是让大量具有开放视野和创新意识的年轻电影人投入其中。
这些人后面都成为香江电影辉煌时期的中流砥柱。
许安华、徐可等人能够以二十多岁的年纪,就执掌导筒,而且还能够和当红明星合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影双周刊》给他们造势。
1978年《大特写》杂誌首先提出了新浪潮这个概念。
去年因为人员变动,杂誌改名为《电影双周刊》,持续鼓吹这个概念,让新浪潮一下子热了起来。
许安华的《疯劫》打响了第一炮,然后徐可推出了他的处女作《蝶变》。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