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妮也再三拒绝:“不用,我知道路。”好不容易交到的朋友没必要送上门陪她受气。
\n
最后,夏风萍只好送到马路边,目送他们上了一辆黄包车。
\n
坐上黄包车后,夏生就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小小年纪身遭大变,虽然仍是懵懂,但对人的情绪最敏感。他感觉到这会儿姐姐的心情其实很好,他们也没有像前几天一样慌慌张张地到处躲藏,胆子渐渐大起来。
\n
海城跟自己家乡那样贫穷单调的小山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n
夏生没一会儿就看迷了眼,不是指着天上横七竖八的电线,就是盯着驶过的电车问东问西:“姐姐,这是什么?姐姐,那是什么?”
\n
一会儿又张嘴看百货商店门前挂的彩色广告牌,再瞪圆了眼睛去瞧门口戴红头巾的印度人,偶然见到对过黄包车上穿洋装露出白臂膀的外国女人再发出一声“啊呀”的惊叹。
\n
春妮并没有阻止他的意思。作为华国对外交流贸易的最大城市,海城的稳定比混乱更符合各方利益。
\n
按车上那位先生的话判断,海城沦陷之后混乱过一段时间。但随着倭人统治日深,普通人走在街上虽然仍不能说百分百安全,总算不用时时担心时时会有横灾掉落。
\n
百多年前,自从海城开埠,海城□□势力有英法等国在背后撑腰,在本地扎根极深。倭人所图甚大,想在此好好经营,就不能将插手太过。但连春妮都知道,就像夏风萍说的,这只是表面上的平静,静水下的暗流从来不少。
\n
但她好不容易逃出家乡,逃过水灾,来到这里,已经是天堂。
\n
不知不觉,车子路过的地方越来越熟悉。先是马路口的那处报摊,报摊背后,再沿着道旁背后的林荫路往里走一百米,黄包车在一处石牌楼前停下:“小姐,到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