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到字帖发售之时,校长已经在海城的文人圈子混出了点小小名气。
\n
方校长与周老先生因字帖结缘,因而每每被人介绍,必要先说一说那正在赶制的字帖。几次聚会下来,他许诺过不下十位大家,等字帖试印出来,将会先送到各位先生案头品鉴。如果先生们喜欢,还请留下墨宝推荐云云……
\n
于是,校长转悠几圈下来,他们的字帖有了周景山先生写范字,钱松龄先生写题跋,孙允祥先生绘制封面……这本华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硬笔书法字帖,注定不会平凡。
\n
春妮在其他方面迟钝,但她听韩厂长将这些题字的画画的大师们都给她介绍一遍,便模糊明白了要紧处。等试印本下来,她豪掷三块大洋,先买了十本,吓得夏生以为自己又要加练,晚上硬是没敢回家睡觉。
\n
其实春妮完全是囤积癖发作,她是意识到这本华国第一版的字帖的价值,提前多囤几本当投资了。
\n
以校长普及教育的心态,这样一本名家专属订做的字帖才只卖三毛钱一本,便宜上天了好不好?现在一本软皮笔记本都要两毛多呢!
\n
然而,这本字帖书的身价会不会涨,是以后的事。字帖上明打明写的钢笔字帖,光是“钢笔”这两个字,就先拦住了多少没有钢笔的人家。这年头,一支钢笔少说都在好几块钱以上,这个价钱,买普通的毛笔,能买好几支了。
\n
海城读书人虽多,舍得多花一笔钱买字帖练字的人家又不多。加上现在学校的财政不再那样紧张,校长一心韬光养晦,这本意义非凡的字帖在问世之初只是按照常规程序,由他们跟书店谈妥,夹在一堆字纸中,正常摆在店中售卖,不像睡美人的浩大声势,除了字帖发售那日,请几名文人在报上捉刀写了两篇软文之外,一分钱的宣传费用都没多出。
\n
如此,仅是年前这几日,仍然卖了近一千本之多,各大书店商铺相继发来库存告急,让他们加急送货。
\n
幸好有去年卖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