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春妮也能理解,朱先生当年在那里被逮捕,想必给他们一家人都留下了不小的阴影。这次回来想换个新环境,也很正常。
\n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真是漫长冬日里一个好大的惊喜。
\n
春妮对周六晚上同好朋友的聚餐充满了期待。
\n
第236章 236 故知
\n
倭国人投降后, 原先滞留在后方的政府要员们都一拨一拨地朝海城涌回来,夏风萍一家人算回来得晚的。
\n
就春妮的了解,越是在政府中担任的职位紧要, 越是回来得早。像常校长他们, 新学校的招生考试都过去两个月,通知书早发了出去,新学生们上预科校舍也全部整理了出来,学校的几个重要实验室耗材也购置到了位,除了有的新生住得远,还没赶到学校报道之外,学校的日常运行早就步入了正轨。
\n
夏家现在住在以前的法租界伯爵路, 也就是更名后的民主路。租界重回国人手中之后,政府发起一股更名运动, 登报征求租界各条路的新名字,力求将原来外国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烙印褪得干干净净,一时引得民众热烈响应,更名信件如雪片般往报社里寄去。
\n
她家离春妮战时买的, 供学生们避难的那间公寓不远,也是一套公寓房。不过不像丽莎公寓那样有着“情妇公寓”的恶名, 这栋公寓以前都是法国有钱人在住,名副其实的高档公寓楼盘。
\n
那些外国人撤离得匆忙,留下一大片房产, 有不少在华银行接收了不少这样的房产受托转卖。都知道和平来临之后,房价不日将要迎来一拨暴涨。夏家就是趁这个时候, 抢下的这套房子。
\n
这是夏家人的得意之事,春妮到时,听见夏风萍扶着钢琴侃侃而谈:“我先生原还有些犹豫, 他做公务员,薪水有限嘛。但机会实在难得,我回家问父母借了笔钱,又向沪生银行贷了笔款,总算将它拿了下来。”
\n
这话一说,有人惊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