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殿试那日,嘉靖帝出的题是让贡士们分析贾让的治河理论,得出当下治河的办法。
这在策论中属于偏题。
三百贡士只有三十几人读过贾让的《治河三策》,答卷切题。其余人都是四处海扯,拼凑华丽字句。
这三十几个博览群书的人当中,自然包括赵贞吉。
一众殿试的辅臣本来拟定赵贞吉为一甲第二名榜眼。嘉靖帝却评价赵贞吉的答卷“语直”。将他置于二甲第二。
一甲只有三人。二甲第二等于金榜第五。这已经是一个祖坟冒烟的名次了。
刚金榜题名做了官儿,他就上了《请罢三殿工程疏》,把重臣严嵩骂了个狗血淋头。
三年后,赵贞吉又上奏疏痛斥嘉靖帝沉迷修道问仙,做了海瑞的前辈。上完奏疏他便请求还乡治学。
嘉靖帝顺水推舟:朕不杀你,你滚吧。
直到三十四岁时,他才被重新启用。得到了一件苦差事,出使西北。
之后他的官运不怎么样,入仕十五年仅仅升为正六品的国子监司业。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直”。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鞑靼兵临京师城下。
兵部尚书丁汝夔说要放弃外城。身为六品文官的赵贞吉却跟朝廷夏官硬杠:外城破则京师破,大明亡。
那时的他四十二岁。
在那个兵临城下的夜里,六品文官赵贞吉换上了一身甲胄,登上了西直门的城墙。“三日甲胄不卸”。
为防备鞑靼进攻,他甚至成了军事发明家。命人将火药装进陶罐里,埋在城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