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作乌合之眾的盗匪,逕自宣布內战结束。
毕竟,仅仅是为了围剿这些恼人的跳蚤继续发动战爭,对於苏维埃而言也是不可能承受之重。
经歷大战、革命与內战三重摧残后,原本就千疮百孔的俄罗斯经济,已经跌入了不见底的谷底。
战爭与內战令重要的钢铁產量跌至战前的五分之一,工业基础尽毁;而隨著乌克兰这个传统的粮仓独立出去,粮食產量也被毁得一乾二净。
再加上连年乾旱导致饥荒持续不断,俄罗斯农业濒临崩溃的边缘。考虑到俄罗斯经济本就高度依赖农业,乌克兰的失去,对苏维埃来说堪称锥心之痛。
布尔什维克为了应对这一切,在內战刚一结束就急忙废除了广遭非议的战时共產主义政策,甚至放下尊严,向外国请求粮食援助。
然而,面对总是对俄“真情以待”的英德组成的“日耳曼同乡会”的打压,加之世界各地对红色的谨慎態度,苏维埃能得到的回应只有一个——“拒绝。”
就这样,苏联在出生之初,便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甚至可以想像,或许几年之后,就会有人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什么:“曾经有个叫苏联的国家哦。”
事到如今,必须有人挺身而出,有所作为。
可苏联高层却仍沉溺於权力斗爭的后遗症中,彼此观望,犹豫不前。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但很快,还是有一个无法坐视这一切的男人,怀抱著坚定的决心,第一个捲起了袖子,站了出来。
布哈林。
尼古拉·布哈林。
......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