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在沙龙暴动的风波之后,弗朗索瓦·德·拉·罗克反倒意外成为法国极右派的新星与偶像。
即便政府极力封锁消息,他在政变中发表的演说与一举一动,仍登上了报纸与杂誌,迅速传遍全国,可见其声势之盛。
当然,政府並非坐视不理。
他们也早已意识到,任由拉·罗克继续活跃,无疑是巨大的隱患。
因此,1922年11月30日——
距离沙龙暴动不过区区一月,巴黎高等法院便火速开庭,审理叛乱主谋弗朗索瓦·德·拉·罗克一案。
以法国第三共和国一贯的拖沓行政效率而言,这次可谓是异乎寻常的迅捷。
庭审当天,手持相机的记者与巴黎市民蜂拥而至,挤满了位於西岱岛上的法院大楼,只为一睹拉·罗克的命运走向。
不过,巴黎市民对拉·罗克的態度却如当前政界的激烈爭论般分裂为两极。
“真正的罪犯在爱丽舍宫,为什么爱国者拉·罗克反而要受罚?”
“拉·罗克无罪!”
“拉·罗克,我爱你!”
支持拉·罗克的民族主义者、保守派知识分子等右翼群体高声疾呼他的清白,
“策划政变的人凭什么说无罪!”
“拉·罗克是妄图顛覆共和国的恶棍,判他死刑!”
“拉·罗克,送上断头台!”
而进步派知识分子与市民们则坚决要求將他送上刑场,为叛国之罪赎清代价。
但,拉·罗克被判死刑的可能性,几乎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