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相比于周围小城的苦不堪言,眼下的九皋可算得上是方圆百里之内唯一的安宁乡、避风港。
\n
得益于那位镇水都尉多年前治水的功劳,附近河堤还算坚固,几处重要河道每年都有人定时清理,重新修缮过的城中排水工程顶住了连月的雨水和上涨的河湖,城外虽已闹翻了天,城里人还是不紧不慢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n
只是这平静中又有些说不出的躁动。譬如那好容易回落的米价又被暗暗抬了上来,城中卖酒的商铺也跟着凑热闹,说是天子大祭用的便是九皋产的酒,再有就是那打更的差事换了一拨又一拨人,最终落到了新来的陶三手里。
\n
近来形势不好,许多避祸逃难的外乡人都涌到了城中,各种差事供不应求,连带着陶三这样的衙差也受了影响。他先前好说歹说调去城外寻了个栽竹子的活计,除了月俸外还能按日领些工钱,谁知那姓宋的河堤使是个死心眼的,一把年纪了还亲自监工,每日将他累得要死要活,结果没干几日便又被送了回来,说是今年雨水太大,竹子只怕是栽不活了,要等到明年开春再招人手。
\n
那洹河边上的金丝雨竹成片成片的,那樊大人偷偷摸摸薅了这些年都没薅秃,少几棵同掉了几根头发有何区别?那样斤斤计较不知做戏给谁看呢。
\n
心里骂归骂,日子还是要过的。
\n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那竹子活没活他是不知道,他只知道再这么下去,自家那几口子可是要饿死了。
\n
咬了咬牙,他最终还是接了这打更的差事。
\n
也不怪大家都不想接这差事,毕竟城南桑麻街那血淋淋的案子不过数月前的事,若非管事的亲口答应他每月可以多领二两银子,他是说什么也不会接这活计的。
\n
陶三紧了紧衣领、醒了醒精神头,经过那莲花码头、终于踏上最后一条街。
\n
那位当了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