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他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应拱沉默半刻,赞叹道:“好一个事在人?为!”
\n
自?己?厌倦了?京中明?争暗斗,挂念于一手培育出?的咸水稻种,上疏自?请外放来此,从小小县官从头做起,为的就是能让当地?百姓吃上本地?米粮,改变而今山多田少不足耕,人?多粮少不足吃的境况。
\n
多少人?说他荒废前程,白白做工,而今看来,那些个高官清流,还不及眼前的年轻汉子更懂自?己?的志向。
\n
何谓民心。
\n
民心在此。
\n
在皇廷之中挥斥方遒,或许是许多士人?穷尽一生?的梦想,但于他应拱而言,不及行走田间地?头,多育出?一捧饱满稻穗的欢喜。
\n
而允许水上人?参与垦荒种稻,也是外放前他写?了?无数封奏折,自?今上的御笔下求来的新策。
\n
九越一县,沿海沿江的水户何止千万,陆上人?视他们为粗蛮之辈,上位者更担心他们扁舟入水,四处飘荡,散则为民,聚则为寇,根本难以管束。
\n
故而历朝历代皆沿用过往条例,令水上人?重税加身,代代贱籍。
\n
但在应拱看来,这等管教人?的法子也到了?应时而变的时候。
\n
今朝国富兵强,江山稳固,不如趁此机会,逐步凭借咸水稻种,将荒僻的沙地?滩涂转回咸水农田,令水上人?无需靠捕鱼为业,安心于一地?专事农桑生?产,消隐患于无形。
\n
假若他们积极性不高也不怕,只消挑那第一批里田种得好的予以嘉奖,允其改贱籍为良籍,如此只需几年,九越全县便可焕然一新。
\n
事实上,新策甫一推出?,确实响应者寥寥,唯独眼前这个来自?乡下村澳的汉子是个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