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地,两人都累得不轻,从地头看离家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之前出门时就跟苏乙说过,中午估计不会?去吃饭了,因而随身?带了几块凉米糕,竹筒里也还有水。
\n
钟洺就近走到海边,摸个小刀出来,从礁石上撬了好些蛎黄下来,和王柱子分着吃了。
\n
蛎黄鲜美,吃惯的?人捧着壳子,吸一下就能把肉吸进嘴里,再咽两三块米糕下肚,也能混个囫囵饱,晚上再回家吃顿好的?。
\n
钟洺听王柱子这么说,把视线垂下,看向眼前的?水田,咸水稻种起来的?确要?比普通的?水稻轻松许多,省去了施肥、除草和捉虫的?烦恼,不过虽没有稻虫,却也有泥沙里的?其它东西会?伤到稻苗的?根。
\n
因这个缘故,家里那些鸭子每天?进的?水田都不一样,吃干净这片田里的?食物,再换一片田吃,按照这个思?路,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多多地养鸭。
\n
现在不这么做的?原因,无非就是人手不够,要?是雇人,甚至不是多雇一两个的?问题,五十亩地,成百上千只鸭子,属实是好大一笔工程。
\n
趁着歇息时,他问王柱子,以前他做过工的?那些村里的?小地主,家里都有多少田地,平日是怎么料理的?。
\n
说起这个,王柱子来了精神,他做长工多年?,地主家也去过,富农家也去过,见识颇多,而他自?己上个月已和钟家重?新签了做工的?契书,雇期三年?,从短工变作长工。
\n
往后三年?他都要?仰仗东家吃饭,不单是做活,要?是别的?地方也能帮上东家的?忙,他的?日子肯定会?更好过。
\n
于是他回忆一番,把记得的?都说了。
\n
“我见过的?家业最?大的?地主老爷,是云头村的?葛老爷,他家足足有百亩地,水田、旱田都有,山上还有果子林,别看是在乡下过日子,可那庄子比乡里富贵人家的?宅子还大。”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