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餐都是它,它成了我们学校食堂的“百菜之王”。食堂师傅说,老南瓜价格便宜,而且随处可以买到,这东西很容易存放,又不容易腐烂,一般随手放在一个地方几个月都没有问题。特别是冬天青黄不接的时候,这老南瓜简直成了食堂的“座上宾”,没有老南瓜不成席。反正有无新鲜蔬菜,这老南瓜在我们学校食堂的地位极高,始终无法撼动,它就像皇帝老儿的女儿——不怕没人要。
S县高中学校的食堂靠近灌阳二中的隔壁,与城关村一墙之隔。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即使在老远都会闻到老南瓜的味道。不管你喜欢与否,这老南瓜伴随着我们三年的高中生涯,始终是不离不弃,可谓与我等兄弟南瓜情深。以后出来工作混江湖时,我们昔日一帮子穿开裆裤长大的同学,一齐举起杯,说:“为了当年的老南瓜情结,请干了这一杯。”这时候,无论是有酒量或平日滴酒不沾的兄弟,说起当年的老南瓜情结,那可是一个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没有谁不举杯痛饮的。
“想一想红米饭、南瓜汤,吃什么都觉得香。想一想爬雪山、过草地,没有闯不过的艰和险。”这样一对比的话,也觉得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虽然过着粗衣粝食、箪食瓢饮的日子,但坐在教室里有琅琅的读书声,每天可以听到知了和鸟儿的唱歌。还有杨柳依依,蝴蝶戏花,荷塘月色,春花秋月。更兼“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物质生活虽然清苦一些,我们过得草衣木食、熬姜呷醋的日子,但我们内心却充满着希望和追求。如此我们又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痛并快乐着的我们,如若比起红军的艰苦环境,面对的生与死的考验,我觉得我们整个生命都溢满着欢喜与阳光。
80年代还是实施计划经济,物质的供应还不是那么丰富,大家都不富裕,所以,作为学生,经历痛苦的磨砺就是我们的必修课,谁也不能绕开这个坎。当然,家住县城,父母都是机关或企事业的职工,当时的生活比起农村来说,有着天壤之别。这些住县城的学生享受着父母带来的红利,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回家吃饭,比起我们这些内膳生来说,这些外膳生的生活与我们就不是同日而语了。书上说人生而平等,当我看他们花钱大手大脚,每餐吃的都有猪肉,我开始怀疑这书上写的是不是也有些离谱?明明都是一个学校的学生,为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