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疯狂的猜想。
回到实验室,沈默设计了一个被他称为“反向污染”的实验。
他从死者林婉清的遗物中提取了一小块衣物纤维,又让人工合成了一块材质与密度都高度仿真的石碑碎片,然后将这块“空白”的碎片植入纤维之中,一同置于一个可以精确模拟温湿度的密封环境中。
他将湿度参数调整到那些溺亡案发生当晚的峰值。
奇迹,或者说恐怖,在三小时后发生了。
那块原本光洁的人工碎片表面,竟自行浮现出与原碑上完全一致的水波状荧光纹路。
辐射检测仪发出了微弱但清晰的警报。
“残响”不仅可以被复制,它甚至可以被“喂养”,在适宜的环境中感染新的载体。
“既然它可以被喂养,那或许也能被欺骗。”沈默他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假设:如果能制造一个“仪式已经完成”的虚假信号,或许就能诱使这股执念进入休眠状态,从而终止它的扩散。
实验方案迅速成型。
他们在一个特制的铅衬密封舱内,利用高浓度的淡水藻类提取物喷雾来模拟河水的环境,再通过精密的温控阵列,在舱体中心区域创造出两个紧紧相拥的人形热源轮廓,并设定程序,让这两个热源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模拟“两人相拥沉没”的整个热力学过程。
那块原始的石碑碎片,则被放置在“人形”的中心。
实验启动的瞬间,密封舱内清澈的空气骤然凝结成浓重的白雾,能见度降为零。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