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相纸的显影过程中。
结论不言而喻:那个“无脸人”并非幻觉,而是某种强烈的执念残留,它试图通过重复“清洁”这个动作,来完成一场被中断的告别。
就在沈默埋首于物证分析时,苏晚萤在故纸堆里有了惊人的发现。
她翻出了一本1983年出版的《民俗志》残卷,里面夹着几页林教授的手稿。
字迹已经泛黄,但内容却清晰得令人不寒而栗。
手稿中提到了一个早已被遗忘的概念——“面相债”。
古人认为,人死之时,若无人呼唤其名,无亲人眼泪祭拜,其魂魄便无法安息。
他们的面容会因无人铭记而消散,沦为一个“空壳”,被迫在阳间游走,寻找那些能够“看见”他们的活人,企图借他人之面,重新获得一张属于自己的脸。
苏晚萤拿着手稿的手微微颤抖,一个大胆的推论在她脑中成型。
她冲进实验室,对沈默说:“小舟的母亲,她不是被残响附身的宿主,她是一个‘中介’!她用一生的时间去擦拭那些无名者的照片,是在用自己的记忆,替那些被遗忘的脸‘活’了一遍。她不是在清洁,她是在祭奠!”
这个解释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所有的死锁。
沈默看着显微镜下的银盐结晶,一个实验方案迅速在他脑中构建完成。
他找来一张因年代久远而边缘出现“遗像化”黑边的相纸,将其小心翼翼地浸入按老配方调制的显影液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