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样,每个样卡上都贴着标签:“玉米缠织机——技术交换”“三只骆驼——增派人手”“太阳换月亮——改期”……赵磊进来时,她正对着张新绣的样卡发愁。
“这‘疫病防控’怎么绣?”林薇指着样卡上的图案,左边是皂角枝,右边是药罐,中间却空着,“总不能绣个隔离营吧?太吓人了。”
赵磊拿起针线,在中间绣了只蝙蝠绕着栅栏飞:“你看,蝙蝠代表‘平安’,栅栏是‘隔离’,合起来就是‘隔离是为了平安’——波斯人懂蝙蝠的寓意,他们的地毯上也常绣吉祥图案。”
林薇眼睛一亮,赶紧接过针线:“这个妙!再加点金银花,代表‘用药’,就全了。”
苏晴抱着堆胭脂进来,见她们在绣样卡,凑过来看热闹:“我听说琉球的渔民也开始用‘织锦信’了?上次他们送来的鱼网绣,说想请阿吉去教弩箭维修,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林薇笑着点头,“他们绣了张渔网,网上挂着支断箭,旁边画着个问号——这比写信省事儿,渔民大多不认字,却看得懂自己的渔网。”
正说着,李德全匆匆进来,手里拿着匹从云南送来的苗锦,上面绣着牛角缠稻穗。林薇只看一眼就道:“这是苗寨说‘用他们的水牛换稻种’,牛角代表水牛,稻穗就是稻种——看来‘织锦传信’已经传开了。”
赵磊摸着苗锦的纹路,突然想起什么:“得编本《绣样字典》,把常用的图案都记下来,免得各地乱猜。比如玉米固定代表‘粮食’,船固定代表‘运输’,就像咱们当初定的暗语一样,得有规矩。”
林薇立刻找来纸笔,苏晴在一旁帮忙回忆:“皂角代表‘清洁’,沙漏代表‘时间’,蜜蜂代表‘工匠’……”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混着绣线穿过绸缎的“沙沙”声,像在给这新的“通信方式”,悄悄定着调子。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