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插亲近,确保大量军费税银运往陇西,如此敲骨吸髓,蚕食国力久矣。
\n
柴荣掩上奏章,深深地陷坐在那把宽大的楠木椅中。长孙思恭与岐国公结党勾结之事,张光翰早已有奏禀,只是当着具具实证摊摆在眼前时,这位帝王方才确实相信,同时心底竟生起从未有过的疲劳感。岐国公历经五朝,如今已是近七旬的老人。离开陇西后,一直在雷州静养。最是富贵闲人的模样,连他都有结党营私,阴谋篡逆之心。那这满朝的臣工,一旦沾染上权力,又有谁人可信。千古帝王的孤寂,直至此时,他方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二。
\n
刘平命人更换了燃了一夜的银烛,又给柴荣端上一杯热茶。新燃的烛光在柴荣脸上照出两个光晕,让这位年轻帝王的皮肤看起来充满了力量。他小心翼翼道:“还有一个时辰便早朝了,官家要不歇息片刻。这整夜的熬着,恐伤龙体啊。”
\n
柴荣的脸浸在热茶腾起的袅袅氤氲中,思忖片刻。声音略微带着一丝嘶哑,“不用了。你去把赵匡胤和张光翰叫来,今日张卿应当在枢密院中轮值,赵卿去府上请。上朝前,朕想与他们谈谈。”
\n
皇上在这个时辰召见,倒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赵匡胤匆匆赶到时,张光翰已将查案的经过奏禀完毕。他当然没提赵氏兄弟与余爷的关系,只是简略地说是自己下了硬功夫,对历年来关于陇西问题的奏报进行了排查,发觉四品以上官员对于陇西军资、税赋归地方等问题持维护态度的,半数以上皆是岐国公门生。再细究,便摸到了两者相生相互的脉络。
\n
柴荣对此也并不关心,他更在意的是,宰相范质究竟有没有牵连其中。
\n
张光翰沉默了一会,论理而言,并没有任何证据指范质牵扯在内,甚至在对待陇西削藩的问题,范质向来持强硬的态度。不过,他毕竟与岐国公是翁婿,即便扳不倒他,在柴荣心里种下一根刺也是好的。便敛袖拜道:“臣查阅了在岐国公府范大人与岐国公的往来书信,只是些日常起居的问候,并无关于朝政的只字片言。对待陇西问题,范大人的态度一直也是强硬削藩。臣据实禀奏,不敢虚言,从证据看来,臣不敢说范大人与此案有牵连。”
\n&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