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韩三品立刻让人安排生产更多的《功夫熊猫》备份胶片,并紧急多拨付了一笔宣传经费。
故意安排《功夫熊猫》比美国晚一周在国内上映,目的就是为了赌电影能在美国打开局面,沾洋人的光蹭热度。
这是陈元的提议,他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各种借势蹭热度。
毕竟有《卧虎藏龙》的先例在这儿摆着,电影去年十月在国内上映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欧美火爆,票房节节攀升还拿下了一堆的奖,媒体们便转了口风,电影院也紧急重新上映。
尽管上映后国内观众照样不爱看,票房才上涨了不到200万人民币。
好在批评声远没有一开始那般剧烈,足矣见得现在国内不论是媒体还是大众,十分看中外国人的评价。
哥伦比亚影业开始发力,发行量很大的报纸上多出了许多有关电影的报道与影评。
《纽约时报》:这是中国给好莱坞写的一封情书!
《功夫熊猫》将中国元素,如功夫哲学、山水美学、饮食文化等与好莱坞叙事完美结合,创造了“西方视角下对中国文化的全新解读”。
《芝加哥论坛报》:剧情浅显直白,核心仍是小人物逆袭的传统英雄主义套路,
但“自我认同”与“内在力量”的哲学故事讲述的很自然流畅,是儿童与成人皆受益的深刻寓言。
《洛杉矶时报》:60%以上内容为无与伦比的动作戏,令人目不暇接,无暇挑剧情漏洞,它或许不是哲学经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