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信的长短比李世民给李善道的去信略长,写了多半张纸。
言道:“世民贤弟足下:闻君英姿勃发,今与贤弟角逐河东,方知盛名之下无虚士。然览贤弟‘会猎灵石’云云,不觉哑然。纵马逐鹿之约,贤弟欺我无智乎?察贤弟之意,必在声东击西,麾旗所指,当在离石。刘季真已秣马厉兵,候贤弟之至也。
“昔孙膑减灶示弱,终成马陵大捷;韩信背水列阵,竟收井陉奇功。今贤弟虚张南猎之势,暗藏西击之谋,可谓深得兵法三味。然螳螂捕蝉之际,岂不闻薛举将犯长安?
“贤弟若不速还,恐长安危哉。我爱贤弟之才,雅不欲趁火打劫。愿贤弟先救长安,然后再与贤弟会猎。届时当备浑脱船十艘,载河东美酒以犒贤弟三军。暑气蒸热,望善加珍摄。另请寄语令尊,阿瞒终为汉臣,司马懿之心,千秋骂名,不可不畏。愚兄李善道手启。”
李世民看了,半晌无语。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都在边上,便房玄龄问道:“殿下,信中何言?”
“我佯约会猎灵石,实则欲取刘季真之意,被李善道看破了。”李世民放下信笺,摸着颔下胡须,嘿然说道,“参军说李善道心思敏锐,非是虚言!其人诚有洞察之能。”
喟叹一再,他的视线在“寄语令尊,阿瞒终为汉臣,司马懿之心,千秋骂名,不可不畏”这句上又看了看,转为嘿然,——却这李善道,不禁看破了他的图谋,还用大义来“笑话”他与他的父亲李渊!这倒亦算对他“哄瞒”行为的一个反击。
则是说了,同有“不臣之心”,李善道有甚资格鄙视李渊不忠,要做司马懿?却也缘故简单。李渊本受隋恩,李善道可没受过什么隋恩,从没任过隋的官职,所以李善道造反更理直气壮。
李世民收回视线,看向李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