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突通先发言。
屈突通若有所思,回答说道:“大王,宇文化及部中,论以文胆,虞世基为首,于士澄次之,这封招降书的文笔,也许即出於他两人中一个之手。而这字迹,臣辨认出来了,当是虞世南所书。虞世南乃虞世基之弟,与虞世基齐名江南,初兄弟并为陈臣,入隋后,时人谓之‘二陆’,比之入晋之陆机、陆云兄弟也,其师从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得‘二王’真传,笔法精纯,素有名於海内。臣数年前,见过他的几幅书法,与此信中字迹神似,故必为其所书无疑。”
前在河东,见到了阎立本;今在河北,又见到了虞世南的书法。
这两个人,一个擅画,一个擅书,——虞世南被誉为“初唐四大家”之一,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齐名。在后世都是大大有名。李善道知道阎立本,自是也知虞世南。
闻得屈突通判断是虞世南的手笔,武则天称赞骆宾王的典故在李善道脑中一闪而过,忽有个念头浮现,他肚皮里寻思想道:“正要施攻心之计,虞世南这封招揽书,我却可小小利用。”
就作出惊喜之色,郑重地将这封招揽书置到案上,反复端详多时,愈发赞不绝口,说道,“原来是虞世南的手笔,难怪这般精妙!好文、好字!
“诸公请听,特别这两句句,‘昔韩信降汉,终成俎上之肉;文种事越,难逃属镂之祸,鸟尽弓藏,公岂不明’?“化及虽承此多事之秋,然仰大隋正朔,手握传国神器,控扼河洛咽喉。深知足下枭雄,胸怀韬略,岂甘俯首帖耳於草李之下,候为待宰之羊?此诚英雄相惜之时,豪杰并力之机’!及这一句,‘冀北父老,悉怀公昔日轻徭薄赋之恩而思报之,若公幡然北向,仆愿拜公为大司马,仍领旧部,分王河北’,文好,写得也最好,最有气势!”
窦建德当即伏拜,总算有话说了,赶紧把事先想好的说辞道出,落地有声地说道:“大王,宇文化及此信,满篇蛊惑之言,他把臣当甚么人了?臣虽微薄,忠义不敢忽忘,丈夫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