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主意。
他知道,这种情况下,若将密信示於宇文化及,不仅无益於说服,反可能会引发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对他的猜忌,甚至可能导致兄弟阋墙,当场反目。权衡再三,因他决定干脆隐瞒。
隐瞒之意,虽已定下,可按他的判断,宇文化及现若发起与李善道部的决战,恐是胜少败多,则他肯定是不会随着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一起覆灭,便需另谋出路。
故而,出了帐外,他摸着腰边之物,寻思的就是要不要尽快与李渊回书一封?便想便行,走出未有十余步,他已做出抉择。这封回书,等他返回北营后就写!无论与李善道的这场决战,能否打赢,这封回书都是越早写越好,毕竟,乱世之中,变数太多,及早绸缪方为上策。
为表诚心,他再次摸了摸腰边之物,打算随信,将此物一同寄与李渊。
这物,是悬在他蹀躞带上的一个配饰,一枚金环。
荀子云:“绝人以玦,反绝以环。”“环”者,还也。放到回应李渊招揽书的这个语境中,他相信,李渊一看到金环,当就能明白他的意思。代表了他愿回归关中,辅佐新朝。且则,这金环是他随身所佩之物,寄出此环,亦足能显出他对李渊的诚意与归附新朝的决心。
且不必多说。
只说,召回了唐奉义等人后,宇文化及、宇文智及与诸臣细细计议,商量到夜深,大致议出了个进战的章程。次日,扩大了军议的范围,召集了更多的文武重臣参加,接着再议,又议了大半天,终於敲定了此次与李善道部决战的具体作战部署。遂两天后,诸部依令开始行动。
……
宇文化及部的异动,很快就被李善道察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