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一代雄主,岂会只因曩昔之恩,而忽略战略大局?“退避三舍”,实际上是晋文公的“骄敌之计”。
李善道将视线定格在汲县。
清淇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汲县的地理位置,却比清淇更好。
汲县县城的北面和西、东两面的大部分区域,皆被永济渠、清水包裹,可供敌人进攻的方位,只有城之南面。此是其地理位置的有利之一。汲县县城向东一二十里,就是黄河,换言之,亦即汲县县城城外的开阔地界较为较窄,敌人难以展开大规模攻势,这便又就是说,宇文化及部众再多,兵力再占优势,也难以在此施展。此是其地理位置的有利之二。
注视汲县了多时,李善道反复思量,做出了决策。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药师此策,恰合此用兵之要津!”李善道环视诸臣,英武之气,尽显眉宇间,朗声说道,“此迎击宇文化及之进战,就依药师此策!我军退避三舍,撤守汲县,以骄敌气,待其自乱,再以精锐反击!”
顿了下,揉着短髭,他又微微一笑,说道,“不过,话说回来,清淇,却也不能轻易就放弃。”
魏征问道:“敢问大王,此话何意?”
“清淇虽非决战之地,我军若是轻易放弃,不免损我士气。故而,我意命一部精兵留守清淇,阻击宇文化及主力南下。一则,不损我士气;二则,借此也可先磨一磨宇文化及部的锐气。”
魏征的建议尽管未被采用,李靖的计策,他亦深感高明,因对李善道的决策,并无异议,此刻闻得李善道这话,便问道:“敢问大王,意留何部坚守清淇?”
“留守清淇此任,责任重要,非得善战之将不可!”李善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