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士气低落,各级的将校们也都已心生疑虑。故此,这种情况下,在兵马的调度方面,就比较费劲。特别是关中骁果,闻听到宇文化及不欲还关中的等等谣言后,大都躁动不安,乃至小范围地出现了抗命、逃亡的现象。宇文化及因是,现在不敢强迫调动,这些天,他只能放任兵士劫掠周边乡里,冀望能以此稍安军心之躁。
再一个,如宇文智及所说,即粮秣方面的缘故。
宇文化及军中,现储之粮只够三军半月之需,只这半月的储粮,怎够支撑他打大仗?——可以预料得到,与李善道部的这一仗,短日内定是难以打完,如果李善道守在汲县不出,这场仗,打上一两个月亦未可知!是以,宇文化及打算等粮秣多储集些后,再行大举进兵。
可现实不是他的想象,粮道受阻,李善道部频繁骚扰,使得能够运输到军中的粮秣日渐变少,乃至今时,他不但没有能够储集到更多的粮秣,相反储粮还在不断减少。
——且则,还引致了另一个问题。就也是宇文化及刚提及到的“王轨”。李善道部的骚扰、截击,造成了粮秣的运输不畅,固然是令运到军中的粮秣日少,可这不代表王轨筹集的粮秣少。王轨受宇文化及的严令,已是把东郡掘地三尺,将东郡士民家的粮食搜刮殆尽!他已快将要到一粒粮也搜刮不出的地步,可宇文化及催促的严令仍然不断。王轨本是被迫降从的宇文化及,现又受此重压,一道道的严令逼促,难免生怨,据说,他而下已然常有怨言。
宇文化及随军的辎重,都留在了东郡,东郡并是宇文化及部退回山东的大后方。
王轨若是因逼生怨,东郡一旦出现变故,只怕宇文化及将要面临的局面就会更加困难。
但王轨私下有怨言的事,宇文化及即使已有耳闻,王轨,宇文化及暂时却没办法换。随便换上一人,不了解东郡的情形,更难掌控局面。宇文化及目前能做的,只能恩威并施,既要严令催促,又要加以安抚;同时,他遣了一部兵马,回到东郡,以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