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从容解释,说道:“大王,臣之所以这么说,出於两个原因。第一个,以财货激励士气,此法可用,然正如屈突公所言,却不可持久,并且,这个办法不好一而再地使用;第二个,宇文化及为何在这个时候,用上了以财货激励士气的办法?料之,当必是因其连战无功,粮草紧缺,急於求成,故此而为。结合这两点,臣遂以为,我军歼敌之时机,即将到至矣!宇文化及此举,实乃自露破绽。大王若能洞察其虚,择机出击,必能一举破敌,奠定胜局。”
一般的人,看到眼前;高明的人,可以看多一步,更高明的人,可以看到眼前所见外的真相。
洞察敌虚,犹如透过迷雾见真章。
李靖目光如炬,——大多时候谦虚内敛的他,唯在讲论兵法、议论战事时,才显露出他深藏不露的锋芒,满帐人此际目光在他,只觉年过中旬,已四十来岁的他,眉宇间透出一股不怒自威的英气,仿佛能洞悉战场一切风云变幻,他继续说道:“大王,宇文化及此举,正是其心急如焚、黔驴技穷的表现。臣建议,我军只需静观其变,待其士气衰竭,粮草耗尽,再以雷霆之势出击,定能一击将其即溃。大王英明,必可明察秋毫,把握战机。”
李善道越看李靖,越觉得他顺眼,器宇轩昂,谈吐间尽显大将风范,不自禁地拊掌赞道:“我闻之,‘满腹诗书气自华’。人之优劣,不在出身,而在学识。诗书满腹,人自华贵,则满腹兵书,可称英也。如药师者,正所谓英气绝伦,胸藏百万甲兵!……诸公,药师此议,何如?”
屈突通附和说道:“大王,药师的这番分析,直指敌之实虚,是为洞若观火,所言极是。”
“药师,你以为歼敌之机,已然将至,则我问你,这个时机,你认为何时可至?”
李靖答道:“大王,臣愚见,短则十天,长亦不出半个月,歼敌之机必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