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不愧是长於外交,裴矩的这番言论、“借力打力”的建议,完全立足利益,尽显手腕的老辣。
李善道细细听罢,不置可否,赞了声“裴公高明之论”,目光移向屈突通、李靖、于志宁等人,问道:“屈突公、药师、仲谧,公等以为何如?”
屈突通年高,李靖、于志宁等请他先发表意见。
便屈突通行礼答道:“大王!臣以为,魏公之策固良,裴公之策却似更合用。元文都虽藏驱狼吞虎之心,他信中所言‘方今大王所患,唯李密一人耳’,却不为错。裴公适言,洛阳垂危,若为李密得之,名器为其获有,其势或将不易再遏,更为确论。
“因臣愚见,似宜从裴公之策。若能借此破李密,则洛阳乃至天下,大王皆可从容图之也。”
李善道微微颔首,视线落在李靖身上。
李靖迟疑了下,出列说道:“大王,臣赞同魏公之议。”
“哦?怎么说?”
李靖说道:“裴公‘借力打力’此策,当然不是不可用。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李密部曲数十万众,我军若南下解洛阳之围,兵少则不足用,而兵多,臣忧之,短日内只怕不够调配。”
他依次伸出三根手指,一一详说,说道:“宇文化及残部现窜魏郡,虽为困兽,犹两万众,亟须彻底剿灭,而只靠王君廓诸部,不足为之,需增调援兵,此其一。高开道、王伏宝军报,高昙晟叛军主力,尽管已被围怀戎,然尚未克,也需增兵援助,此其二。大王方欲经略荥阳等郡,一旦战事开启,更需兵马调援。故此三者叠加,臣担心,短日内恐怕是难以调够解洛阳之围的兵马。强要调之,必分兵势,捉襟见肘。既然如此,臣之愚见,何不就暂观李密与洛阳争斗,而待我稳固河北、兼取荥阳诸郡后,再依时局,谋划灭李密、取洛阳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