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号‘宋义王’,足见其之骄横,料非肯轻易俯首之辈。若遣使招降,非仅不能速决,反会使其有隙加固城防,提振士气,於我不利。”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面露忧色的马周,接着说道,“至於马长史所虑,守卒近万,我军万余,攻坚不易,此虑固在情理之中。然我军乃整备而来,甲械精良,士气正锐;彼之守卒,则多是近日从各县仓促招聚,诚如郑将军言,号令不齐,守备未周。此消彼长,正可击之!”
马周眉头微蹙,仍觉风险不小,说道:“诚如大将军所言,如果城中不降,招降反是给了城中加强城防的机会,可毕竟守卒近万,我军只万余,攻若不能下,如何是好?”
李靖抚须笑道:“宾王勿忧。吾已有计。”
随即,将其谋划细细道出。
诸将、吏凝神静听。
闻罢此计,诸将彼此相顾,乍闻之下,似乎可行,然到底能不能成,却少不了颇有疑虑。
不过,直接进攻合乎了郑智果的心意,他大喜赞成。
一个主将,一个副将,意见统一,则李靖此策便就定下了。
诸将不再有异议,纵有存疑者,亦按下疑虑,齐齐拱手领命。
於是三军休整、饱食过后,傍晚时分,三座浮桥搭起,即全军渡水。
渡水之际,骑先步后,辎重居尾,军容严谨,步履铿锵。李靖立马桥头,目视士卒有序而过。河水拍打桥板的哗哗声与脚步、马蹄声交织,在暮色四合中汇成无形的肃杀洪流。
抵达南岸,大军开至济阴城的南、东两面,择地筑营。——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