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对方选手注意到他食指第二关节在击球时有0.5毫米的位移,大脑皮层立刻调取预存的战术记忆,身体比意识快0.2秒做出反应,右手腕尺偏角度增加3度,拍型从82度调整为79度,这个细微调整让回球在空气动力学层面产生了质变。
球擦网时的转速达到6120转/分,在网带上沿制造出肉眼可见的颤动。
落台瞬间,球体与台面胶层发生非弹性碰撞,原本该向前冲的动能被旋转吞噬,变成一记违反常规的“急刹球“。
观众席爆发的惊呼声形成17分贝的声浪,而建华的耳膜只捕捉到球体第二次弹起时,与空气共振产生的132赫兹低频,那是建华擅长的爆冲弧圈球独有的声纹特征。
小腿腓肠肌已经提前0.4秒进入预收缩状态,就像西部片里在枪响前就看清弹道的快枪手。
对方选手的瞳孔骤然收缩,视网膜上残留的球影尚未消散,身体却已本能地做出反应,左膝微曲,重心如液态金属般瞬间前压,右脚尖在地胶上碾出半圈细密的纹路。
“啪!”
球拍与球的接触点偏离理想位置3.2毫米,但手指的触觉神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胶粒的异常震颤,这是建华精心调制的“二次旋转”,球体在飞行中途因空气阻力突然改变自转轴,如同被无形的手轻轻拨动。
糟了,假弧圈!
对方选手心里想着,同时他手腕骤然内旋,前臂肌肉纤维以近乎撕裂的强度紧急制动,硬生生将拍面角度从75度扳回82度。
“嗤——”胶皮与球体摩擦的声响像刀锋刮过玻璃,回球划出一道违反物理直觉的“Z”字形轨迹,先向右急拐,又在过网后诡异地向左回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