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归根结底就是两点,搞基建和搞技术,基础建设多了,自然带动各种的相关产业,技术上去了,自然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为发展提供动力。
先把能赚钱的事情搞好、做精,将出卖原材料的比重降低,哪怕是提供粗处理的材料,凡是能多加几道工序,也要比直接出卖原料更好。
他讲的是大方向,讲的是国内外的环境,领导们还是很认可的。王言还表示,他将整理成文字发出去,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考。
并且他适时的提出,要进行产业分工与协作。不能每个县的产业,都是完全复制过去的。各种建筑相关倒是无所谓,就近生产就近使用么。但是其他的诸如纺织厂、化工厂、罐头厂、机械厂等等,是不是必要每个县都有,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王言清楚,现在正处于国际形势激荡的时候,正大搞三线建设,是为了在本土发生战争之后,利用西部、西南部地区的战略纵深,进行战略转进,留有防守与进攻的余地。
各市、县的产业建设也以此为基础,保证在战时可以产出各种基本的物资,爆发出最大的战争潜力,就地防守反击。
但该提出还是要提出的,集中资源才能办大事儿,有的县的产业都是半死不活,就应该协调一下,保证各地方有能力生产就行,不必要过多的投入,真到了战时再扩大规模也是来得及的……
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问题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有着相当的预见性,却又没有什么要挨批的过激的言论。
而后王言便安稳的在西工大就学读书,钻研理论,耗时半年时间写出了一本‘思想与发展’,论证了思想的精神内核不变,但在表现形式上,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同时也论述了思想与发展的关系,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论述了思想,与世界格局、发展的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