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的一定会有运动员的个人理论知识储备。
\n
只有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运动员才能更好地思考自己想要提升个人能力应该往哪个方面发展。
\n
而如果任由运动员在少年时期纯粹懵懂地听从教练指导进行训练,来达到所谓的‘熟能生巧’、‘以后就了解了’的效果,那么有很大可能性会在教练没能观察到的细枝末节上给运动员留下一些难以改正的错误习惯。
\n
其实苏屿也知道,裴定山跟他的1v1理论课不是什么单纯的惩罚,但或许是前期的抗拒心理已经形成,因此在面对裴定山时,他确实很难不感到烦躁。
\n
在听到‘第四次’这三个字时,苏屿就抿起了唇,他在回顾自己刚刚起跑动作中的错误在哪里。
\n
“髋关节。”
\n
裴定山只是轻轻地在旁说出了三个字,苏屿很快反应过来,在刚刚的起跑器起跑训练中,他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起跑预备姿势以及身体躯干的前倾角度上,忘记了力首先从髋关节发出的传递过程,没能很好地运用自身的髋关节力量。
\n
这种错误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像是他这样0基础的选手,想让他迅速地掌握什么叫做髋关节发力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但很显然,裴定山对于他的要求和期望远不止于此。
\n
如果让一般的教练来看这俩人的训练模式,一定会觉得这俩人真是‘一个人敢教一个人敢学’,毕竟全都是追求质量不追求数量的训练模式,这对于基层教练来说总归是让他们不那么放心。
\n
另外省队的另外一些教练也知道裴定山对苏屿格外看好,因此时不时地也会有人来观看裴定山对苏屿的训练,观看之余还是会对苏屿的情况提出担心。
\n
“小裴啊,苏屿的这个爆发力是真的不太行,这起跑阶段包括整个儿跑步的过程里速度真能上得来吗?”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