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管,那些百姓不知道要死多少。
\n
有人提出解决方法,就有人站出来反对。
\n
“迁徙并非一日之功,且耗资巨大,今年冬州恐怕会颗粒无收,接手冬州百姓的州,税收也会吃紧。”
\n
话是实话,朝廷除了赈灾外,很少会往底下放粮,而且很多时候朝廷的赈灾粮,就是将别的地方的粮食,调到受灾地。
\n
若是接收冬州来的百姓,当地的粮库就得空了。
\n
那个时候,别说税收不上来,地方不管中央要粮食都算坚强。
\n
可这份“坚强”背后,很可能会有无数百姓因此家破人亡。
\n
所以问题还是得原地解决,将人迁走不是个好办法。
\n
很快大臣们就为这件事炒作了一锅粥,沈玉耀也是眉头紧锁,她听了半天,核心问题就一点。
\n
粮食。
\n
因为粮食产量不足,朝廷入不敷出,地方支撑困难,所以冬州百姓绝对不能往别处走。
\n
天灾不管那么多无可奈何,不让人走,很可能就会面临冬州到了冬天,会大批量死人的情况。
\n
火炕或许能救一救,但火炕要烧,那就涉及到柴火问题,入山砍柴不是什么轻快活计,所以柴价很贵,并且入山就有丢命的风险,冬州百姓烧不起。
\n
煤炭或许能解决,木炭或许也可以,但还是那句话,百姓烧不起。
\n
这个时候那个老问题又出来了,没钱。
\n
所以沈玉耀上来就要找棉花,和出海赚钱,没有棉花没有钱,百姓根本没有活路啊。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