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了,康主任感觉这位黎老师能成为21世纪华夏十大名师!
“如果不是黎老师讲解,我不会知道《边城》开篇如此的好,我自己读着很一般。正是这些书,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幻想,也是因为我看的都是经典作品,拔高了我对作品的审美。对于作家,经典作品就是老师。”
沈从文的《边城》?康主编想了想,确实是,可以称得上华夏现代中最具有画面感的开篇。
能够与之对应的要数《雪国》了,不过边城更具有土壤气息。
“那您文学创作顺利吗?有没有未能发表的作品?”康主编一直称呼您啊您的,顾陆有点不习惯,但前者坚持要这样称呼,说是为了展现采访的正式。
毕竟要采访内容是要发刊的。
“我在初中时期吧,很年轻,那会就签约了《青年文摘》和《岁月推理》,成为专职作家。主要一直创作,稿费是比较稳定的,所以除了开始阶段,创作都没压力,所以应该是挺顺利。”
康主编本人是第二代顾学学者,所以自然了解顾陆的经历。
“至于没发表的作品——前几日,霓虹出版社想出版《活着》,因为武方社长告诉我,霓虹也有很多迷茫的大学生。”顾陆说,“也需要治愈,但我拒绝了?”
嗯?为什么拒绝啊!这种好东西应该让霓虹读者也尝尝。康主编很冷静地等着后续。
“因为《活着》带着很浓烈的时代背景,他国的代入感不算强。”
其实还有一点,顾陆并不希望自己国家的伤痕展示给外国看。也算是他个人的私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