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
“我是适应型儿童?”
书里还讲述了让姚小驹浑身不舒服的一个科幻小故事——
一个星球上生活着三个人,另外两个是比你高大得多的巨人,所以不光吃喝需要巨人解决,你的情绪也得靠巨人。他们对你好,你需要用爱回应,但他们生气,你就会非常害怕和无助。因为毕竟巨人是那么高大。
对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所以在地球能够成为大嘤国宝级的书,不是因为书籍好像《平面国》对某些概念进行科普,而是蛤蟆先生是真的在“治病”。
严谨地分析怎么才能走出“抑郁状态”,即什么都没兴趣,感觉自己活着是浪费空气的状态。
“这是一本真的可以救人的书。”
几万字,姚小驹很快就看完了。他很早就入了社会,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内心是有办法发泄情绪的。
因此严格来说,蛤蟆先生对他的帮助不大。可对家长,对孩子,此书用处就太大了。
“几年前……小顾哥才十六七吧?十六七就能写出这种作品吗?”
姚小驹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对方的天才。
“只不过……”姚小驹和顾陆合作了这么多年,肯定知道一些身世。更准确的说,他和顾陆有一层朋友关系在,不像郭大法和顾陆,职场关系更大。
明明小时的自己都过得很惨,还关心其他孩子的心理健康吗?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6页